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106-1 1025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 學術與文化

上課
一開始聊到跟華語教師工作有關的事情。
有些職業是要真的從事過後,才會知道並不如政府、媒體上講的那麼美好。
我就在思考,是只有「華語」教師面臨這些問題,
還是如日語教師、美語教師,所有教語言的老師都有類似的處境呢~

個人發表→考題
有沒有中國近代史相關的題目?
印象中是沒有的。
台灣的華語教師需不需要對中國近代史有基礎認識?
需要。因為對中國不了解的話,有很多牽扯現在兩岸的問題很難去解釋。

個人發表→影片
為什麼甲午戰爭在東北打,清卻割讓了臺灣和澎湖群島?
一開始在影片聽到的理由是「莫名其妙」😭?
是因為地理、戰略位置的關係,日本:大東亞主義。
建設臺灣的有誰?
日本人孫中山、蔣中正

臺灣為什麼從日本殖民變回中華民國領土?
日本戰敗,受戰略、政治因素影響。
中國(我要~!)、英國(給他!)、美國(給他!)→日本(好吧!)受勢力影響

小組討論
學校停車場內出現一輛腳踏車,身為先秦學術四家 (儒、道、墨、法)代表的你,會怎麼處理這輛腳踏車?
儒:教育、勸導
:清淨無為,看到了,但就放在那就好
:寫紙條,牽去適當位置擺放
:違反校規,找出違規者並開罰
你認同哪一家的思想(精神)與做法(實際)?
認同道家,看到了,但就任腳踏車放在那就好。  
【在討論時我直覺就是覺得認同道家,不過老師之後講到或許你認同的思想跟你會做的舉動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又想了一下我自己有時候看到時心中想的是法家:(就是看到一堆亂停或突然有一台停在莫名其妙的位置)會有點疑惑又有點煩躁時就會覺得要懲罰一下,不過做法就是道家:看了一眼、嗯還是就擺在那好了......
你是如何培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自學力的?如果你是華語教師,你如何協助學生自學?
透過網路資訊、大眾媒體、圖書館及與人相處,知識來源隨手可得。
可以出一個令他們有興趣的報告,協助他們以上網或查閱書籍的方式作為引導,幫助他們能夠自己找出所需資訊並做出報告,能更深入了解與學習。             
請整理L3,「中華文化形成與發展」各朝代的重要轉捩點。
新石器→農業社會型態產生、製作禮器、宗教觀念產生
傳說→三皇五帝成為共同祖先、國家與民族型態產生
夏商周→最先由史書記錄、青銅器、甲骨文、尊王攘夷、封建制度
秦朝→統一度量衡、貨幣制度、水利建設、道路、長城建設
漢朝→開通絲路、華夏民族成為

魏晉南北朝→九品考試制度、山水畫、聯姻促進文化融和
隋唐→再度統一中國、對外國家交流頻繁、科舉制度完善、唐詩
五代十國→社會生產、開創『詞』的問題、陶瓷、造紙
宋朝→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理學、宋詞古文八大家
元→首位非漢族建立政權、元曲、統一歐亞大陸、重武輕文
明→海外拓展經貿,改革封閉政策鄭和下西洋
清→守舊封閉、洋務派引進外國科技
中華民國→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總統直選

讀後心得→
課本第3課的內容幫我複習了國中歷史課教的(高職的時候都都沒有什麼在學歷史了)
而第4課則是喚起了高職時國文課所學的(不過裡面介紹的隋唐佛學是以前沒聽過的,天臺宗、禪宗、華嚴宗??😭😭還是有聽過也忘記了......)
然後我喜歡這天在課堂上閱讀的小文章~😍
雖然小時候都沒人問我「你長大比較想做王永慶還是吳大猷?」哈哈哈😂
西方國家「學歷不等於學問」的觀念以小布希總統與林肯總統來做比較讓我不禁莞爾一笑,只是換放在台灣,雖然如果是高學歷、名校但事情做不好的人「必定」會被人拿來當茶餘飯後調侃的話題「啊~念到台大還不是如此~~」之類的。但如果學歷不高、念的學校不好,雖然有成就但別人看他的感覺總還是會帶點算是輕視的意味。(這是我自己從小觀察的啦,或許我看到的只是極小部分負面的案例而已)
我喜歡文章中寫的「他們的例子應是告訴我們,自學力如果夠好,學校所學應只佔一生所學的一小部分。離開學校不該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更重要學習的開始。在學時期,用功不該是為了高學歷,而是為了累積一生受用的自學力。」只是,要有這樣的想法有點困難,因為我覺得在台灣大部分的學生用功就是為了高學歷,在工作能力還未被公司看見前,讓學歷說話!當然,現在有在慢慢改變,有能力、技術比高學歷更重要。



補:

學歷大貶值?! 87%上班族:未必是就業保證


退休後新生活 學用電腦搜一下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106-1 1018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 華語師資認證比較


預習兩份簡章後,先比較出了兩者的差別
  • 中國-面試(面對面)
  • 台灣-口試(面對機器錄音)
  • 中國-及格分數?
  • 台灣-有非選擇題、每科及格60分(口試四級及格)
  • 中國-筆試分三部分150題
  • 台灣-筆試分科四科
個人發表-華語初級課程較容易談論到的類型
  • 初級(複述、詞彙增加〈具體〉):物質文化(食衣住行)、風俗習慣(節慶、過年)、社會關係(人情、面子、人際關係)
  • 中級(討論、句型增加、〈具體-抽象〉→循環進行):宗教信仰(佛教、民間信仰)、儀式行為(婚、喪、喜慶)、社會結構(家庭、宗族)
  • 高級(書寫、針對性〈抽象〉):典章制度、學術思想等等
個人發表-
誰可以當中華民國的中小學老師?
(自己思考)師範大學出來的人、有教師執照的人→(實際上沒這麼簡單!!)大學修畢教育學程→完成教育實習→考取教師資格檢定考,獲得教師證→通過教師甄試並試教者。 

誰可以當中華民國的華語教師?
(自己思考)教師資格證、外語能力→(實際上)取得學士學位(含)以上者。符合「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 5 條規定報名者 。具教學經驗報名者(僑委會立案僑校滿 3 年,且教學時數達 200 小時以上)。 持海青班二年制華語文相關類科結業證書報名者 。

  • 兩者比較-要成為中小學老師過程比較嚴格! 
個人發表-師資證照報考條件

對於台灣與中國比較:
  • 我認為中國的「遵守法律,熱愛國際漢語教育事業。」-遵守法律也要特別列出來,人民是有多不守法啦?!😭
  • 「中國公民普通話水平達到 普通話水平測試2級甲等 (含)以上」-這應該是因為各省的口音真的相差太多了才還需要除了考試的筆試與面試外另外考這個😂。(台灣雖然各地區也有一些差異但不會到聽不懂,不過也有考華語口語與表達來確認應試者的發音)p.s.是真的有聽過中國人在講我聽不懂的中文
個人發表-考試範圍

中國考師資v.s.台灣考能力

內容互相對照:
漢語教學基礎=漢語語言學
漢語教學方法=華語文教學
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華人社會與文化 

中國的: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 ←重要!!!  
老師在課堂上強調華語教學核心 - 教學

另外台灣的: 國文、☆華語口語與表達

小組討論

Q1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標準及其考試形式之優點

  A1嚴謹、著重教學、內容在各種領域皆有涉獵,較有檢核力。

Q2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科目大綱及其考試形式之優點

  A2科目大綱較廣泛深入,考試內容較好掌握。

Q3看過兩岸的師資比較,你們認為臺灣或中國的師資考試,有哪些部份值得保留,哪些可以互相學習?

  A3台灣應該多一些面試、多學習中國大陸的課堂管理,台灣可保留語言學的部分。 



在預習的時候,我對中國的「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的「國際」兩字很敏感。
因為我在想台灣有一些看似重要的檢定出了台灣後是派不用場的。
而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與中國的「國際漢語教師證書」,是不是中國的才是在國際上會被承認、都通用的呢?😨

另外對於台灣及中國的考試,真的是各有好壞。

一開始看到中國有面試:(說課、試講、問答)時有膽小了一下。
因為相對台灣只要對錄音機進行口試,面試真的會讓人很緊張!!!
但又換個角度想,真的是要進行面試才能知道應試者是圓是扁、是否真的有教學能力。😳

而台灣的部分除了選擇題,問答題、翻譯等等我覺得也不是這麼好寫好拿分的。

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進行模式就真的是台灣風格,我們從小教受這種教育,在面對這種考試時,真的會比較拿手一點。(雖然分科考很花時間又考很細)

好吧!......講真的中國的「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是真的比較考實務上的。
有著重在華語教學核心 - 教學!!!


補充:
請問國際認可的華語教師資格是哪一認証?
http://red049.redmedia.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q002&Category=102460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106-1 1011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師資題目分析


心得→
之前聽老師說「華人社會與文化」這一個考科就是考常識
我想說那應該就是考我們生活中的習俗、習慣等等的,應該是最容易的科目吧?😏😏
直接做題目才知道,原來事情真的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在寫完第一份試卷的第一頁時,我就有點寫不下去了
因為幾乎每題都沒有辦法完全確定答案……自尊心受創😖但還是有把三份試卷做完~💪
當然,對了解答後錯超多的……2015-82016-172017-15!! 太挫折了!😥😥😥😥
如果在以前要考大考前自己的國文考成這樣的話,一定先哭個一星期。(哭完再振作)

其實之後再看看題目對照正確答案,覺得錯的題目裡應該有三分之二是自己文學素養不夠、另外三分之一是真的是「誰知道啊?!」的題目,超級冷門!
P.S.當然對的題目裡有些真的也是「誰知道啊?!」然後是瞎猜對的。



另外關於非選擇題......
我只能說每一題我都寫不出來😵😵😵
像是有題要說明媽祖跟台灣的關係....(我大概知道媽祖的由來跟活動,但我覺得我寫出來的答案根本不值得閱卷人員給我一題20分,可能只拿的到其中的5分而已吧嗚嗚
所以我上網查了每題非選的資料稍微研究了一下,這真的要對這些內容很熟才能回答的漂亮啊😣不然如果運氣不好,出了一個自己完全不知道的習俗......這只能明年再來繳報名費了吧💣💥

小組討論→

💬Q1:列出「華人社會與文化」歷屆考古題類型。

A1:典籍,時事,藝術,習俗,歷史,古文詩詞,建築(地理),書法,公民,戲曲,書信。

💬Q2:挑選1題該屆最難的單選題,來考同學(的常識)

A2:13.東南亞諸國自古以來與中國往來密切,其中古代稱為「扶南」的是現在哪一個國家? D.柬埔寨。
(因為還有真的很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的題目,所以我們這組又挑了兩題來問😂
19.台灣客家人有所謂的六堆文化」,請問六堆」是何義?D.前後中左右先鋒六隊自衛組織。26.下列詞彙,何者與中國古代圖書形制的演進有關?A.葉子)

💬Q3請從免費試題中挑選,具有華人社會與文化的題目分享,並說明其考題特徵有何華人社會的隱形文化?

A3第十大題文章題。
*隱形文化:貧困家庭為改變地位,送小孩出國讀書。
*顯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但這樣導致小孩變成了書呆子。
其實小孩都有各自的長處,企業主必須從源頭開始改變,採用擁有各別特色的年輕人。

💬Q4華語教師和外籍學生的考試都有社會與文化的內容,差別在哪裡?為何呈現如此差異?

A4華語教師:些許冷門,崇尚標準答案。
外籍學生:題目較活用,生活。
因為我們比較制度化,而外籍學生較自由。

(如果拿考華語教師給外籍學生寫的話,那真的大家都不用玩了😂連我們自己都寫不太出來了阿💥😭)


補充資料
最後看了一個新聞

全球中文熱! 華語師年薪百萬起跳



這個檢定真的不簡單
但可以通過的話,真的希望無窮啊~~~💪😭










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106-1 0927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想像與定義

這周沒借到書、訂的書也沒辦法那麼快到
只能腦袋空空的去上課😣

首先是個人意見→

1.描述對「中華/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印象/想像:

內斂、矜持、敬老尊賢、友愛手足

2.描述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印象/想像:

熱情、多族群融合、接納多元文化、言論自由、被打壓也不放棄-越挫越勇、
交通混雜、隨遇而安、努力爭取、重視娛樂

3.定義-社會與文化

由各個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人類長時間發展累積下來的。

4.在定義-華人

本來只有想到會「講中文」或是有「血緣」關係的就叫做華人。
但再近一步想,可以說是不管身在哪個國家、擁有哪個國籍,不會講中文也沒關係,
擁有華人血統及對華人文化認同者,就稱為華人。



分組討論→

沒有課前閱讀,跟大家討論就只能臨場反應了💥

1.我自身的文化認同有哪些是從中華文化而來?如何形構?

從1.語言(我們說中文)、2.從小經歷的民俗節慶(中秋節)、3.地方建築物(閩式建築)來看,可以看出皆因中華文化而來。

2.為何我們自稱臺灣人,不稱中華民國人?


地理位置。(說台灣很清楚就是在那個地方);說中華民國的話,會搞混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共和國人。

3.我是否認同臺灣(中華民國)屬於「華人」範疇?


認同。因為我們說華語;也受到華人文化影響。

4.我是臺灣人,我認同臺灣是我的家,但我真的認識臺灣嗎?


4-1.新北 臺北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屏東
4-2.
中國 日本 韓國 菲律賓 越南 / 太平洋 台灣海峽
4-3.平原 盆地 丘陵 台地 山地
4-4.中央山脈 玉山山脈 雪山山脈 海岸山脈 阿里山山脈
4-5.中秋節 端午節 元宵節
4-6.鳳梨酥、珍珠奶茶、肉燥飯、夜市/路邊攤4-7.臺北101、高雄85大樓、台中歌劇院、圓山大飯店


💓家鄉💓

南投:
1-1.有趣地名

草屯鎮:
過往這個地方因盛產草鞋,然後是通往內地,也就是埔里的經商要道,往來商人都在此更換草鞋,把換下來得草鞋堆成堆,所以稱為草鞋墩」(草屯鎮舊名)。

1-2.地名由來

南投地名由來,源自平埔族洪雅族支族阿立昆族(Arikun)族語Ramtau」,即以臺語音譯為「南投」
古志日:「虎尾之北有大武郡山,東為南投山,內社二,溪南為南投,溪北為北投,故名「南投」。

2.鄰近縣市及河川

鄰近台中、彰化、雲林、嘉義 / 鄰近濁水溪

3.是什麼地形

幾乎各種地形都有:有丘陵、平原、台地、當然還有~~山地

4.附近有什麼山?分支?

最主要是玉山,
在仁愛、信義那邊還有很多名字奇奇怪怪的山EX:可樂可樂安山 ! !(屬中央山脈)

5.有名的節慶活動?

稻草文化節南投縣草屯鎮
日月潭花火節南投縣魚池鄉
南投火車好多節

6.非吃(買)不可的知名小吃及土產?

中興新村-酸梅湯
南投市-微熱山丘-鳳梨酥😆😻
還有茶類的、梅製品

7.必訪地標?

埔里-紙教堂【南投旅遊景點紙教堂】埔里桃米生態村社區~埔里紙教堂

草屯-寶島時代村【寶島時代村】古早味新景點(南投草屯草鞋墩夜市旁)


補充:

1.媽寶來了-第九集-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嗎

2.請問陸生4:當台灣學生跟你說: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

3.你是台灣人啊? 或中國人啊? (日本電視)


省思:
對於課堂上提到的台灣(中華民國)跟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
小時候因為書本上學的、身旁的人都這麼說,所以一直都覺得我們台灣就是個國家阿!
可是大陸怎麼這麼討厭要一直說我們只是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因為不被承認,以前都一直很排斥中國人。

直到長大慢慢思考後,覺得其實我們兩個地方是同一個國家阿。
因為我們的祖先是從大陸來的,然後地理位置這麼接近、也都講中文。
只是因為一些「政治問題」等等,我們現在是台灣,跟大陸是分開的。
因為我現在心裡是這麼想的,所以漸漸的對於台灣跟中國到底是不是一體的也沒那麼糾結了。
之前還聽國文老師說去國外旅遊時遇到中國人跟別國人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老師還跟他爭論了起來! !(我想不管事實到底是不是屬於中國,很多人聽到這種話還是會不舒服吧)

中國人對於台灣,印象中我想他們總是一直一種比較氣勢凌人的感覺一直在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我看到影片2中被採訪的中國學生好像是比較理智型的!😭😭
而像在影片3中,台灣人當然有絕大多數部分都是說自己是台灣人,但也有一些是覺得台灣人與中國人自己都是屬於的。這實在是個......沒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問題啊~

又想到最近台灣藝人到中國發展,說自己是中國人會被台灣人罵,說自己是台灣人又不能在大陸工作,變成了一個你到底是要為工作、還是為了要證明你愛不愛國的在選擇國籍問題了......

總之,不可否認的是 我們 都~是~華人~~ ! ! !😭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106-1 0920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想像與印象


  • 前言

這是第一次上雷老師的課,之前立安有跟我分享過上老師的課的一些感想。像是上老師的課不輕鬆,因為要做的事情不少等等,但是對自身的收穫會很多。所以在還沒修老師的課之前心情是很緊張的。
而且從老師的名字「雷雅安」上面來看,我自己對這個名字的感覺,想像起來老師應該是個高高瘦瘦、看起來很精明幹練、不苟言笑的女性。但親眼看見老師,沒想到是可愛的。😂

  • 事前閱讀心得
第一份〈族裔想像與文化想像:美國華裔青年的新年文化〉:
其實對於全部內容我沒辦法全部理解,像是裡面一些專有名詞,以及文章內容互有關連,繞來繞去的,我看的實在是似懂非懂。
其中「四、佛羅里達州塔城的新年晚會」的內容是我比較能看得懂的部分,文章中提到華裔青年對於新年文化的想像是薄弱的,無法進入新年文化氛圍。主要的原因是語言上的障礙。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雖然我們可以受當時環境的裝飾、器具及氛圍感受到中國新年的感覺,但是如果要更深層的了解使用的物品、牆壁貼的春聯的意思,如果沒有透過語言了解其歷史背景,是真的很難有文化想像的。這讓我想到自己去日本跟那邊學校的學生交流時,如果大家聊的東西比較專業、比較深入時(因為自己的日文還沒有那麼好😪😪),我就難以融入大家的話題,也就沒辦法去了解日本學生對於日本的一些介紹與見解等等。
第二份〈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系列叢書總序〉:
其中對於同性婚姻的部分我是比較有感覺的,所以把在上課沒有時間可以看的老師貼的連結影片-【Out People│同志家庭JasonDaniel:兩個爸爸,一樣的愛】&【Out People│愷樂和兩個爸爸:他們讓我驕傲做自己】看完了。另外也找了【Out People│陳雪:因為愛,所以我們出櫃】&【Out People│戴安娜:自在做自己,最快樂】來看。
其實自已本來對同性戀是排斥的。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看到的時候會友覺得很奇怪的感覺。有一陣子同性戀的人大量在網路上出現,我有過他們是不是只是在跟風、趕流行的想法。但現在看了影片想一想,他們只是因為之前社會對同性戀有不好的觀感等等關係,導致他們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是做錯事的;而現在因為有一些例子的出現,社會上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病,所以他們可以好好做自己了,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在網路上公開自己跟伴侶的關係。
現在我也希望台灣的法律能夠跟上這些時日關於社會的改變,在面對新時代的新現象時,能夠好好掌握及處理新趨勢。

  • 課堂筆記
自己抄寫內容:

想像v.s.印象
想像:記憶、經驗形成意象。假想。
印象:感官刺激留存。
兩者差異:有沒有真實接觸過。

Q1.文化認同如何形構? 
小組討論:從家庭、學校開始,如果從小家庭就有過節的習慣,從小對其文化有認同,建立價值觀,文化認同就能構成
以及語言的學習,要對其語言有所認識,才能透過語言認識文化,進而產生文化認同。

老師講解:個人受群體、文化影響

Q2. 閱1-1中,春聯(文化符號)具有什麼代表春節(文化想像)的功能?親屬稱謂的文化想像與氛圍又是什麼? 
小組討論:春聯:根據出現的時間點說明春節的到來,依照句子內容顯示祝福、新希望意義。
親屬稱謂:親戚間親疏關係,豐富的組織關係,華人嚴謹、注重長幼有序。

老師講解:稱謂:位階出現。拉近關係、創造無形義務。

Q3.閱1-2中,為何護家盟對同性婚姻有那麼多的想像?而鄭捷事件卻被視為個人或家庭責任,與社會無關?這兩者間的關鍵為何?
小組討論:
同性婚姻想像:對特異少數的刻板印象:容易有愛滋病。
鄭捷事件:是特異少數。可能只是自己心理出問題、家庭不完整。
兩者間的關鍵:都是有關於家庭的問題。

上傳內容:

3
A1:文化認同先從從『家庭』出發,架構最初的價值觀;再者由『學校』學習到更多課本文化與知識 →隨著自身之後的經歷及社會印象加諸個人想法產生。另外,也能從『語言』出發,認識到一種文化的面向。
A2-1
:春聯→只有在新年會看到,所以成為象徵/文化習俗/以文字表現出新年的期許。
A2-2
:表示家庭成員豐富,也藉以判斷關係/輩分有序,表尊重態度。
A3-1
:因為先前同性愛滋的刻板印象/顛覆傳統『家庭』組成印象
A3-2
:他是大眾中的少數,視為特異的,打破眾人既往印象
A3-3
:家庭的事件,皆產生出問題

老師講解:你確定你認識這個人嗎?大家到底有沒有願意認識、關心這樣的人?有跟這個人「真實的接觸」嗎?


資料補充:

【Out People│戴安娜:自在做自己,最快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Su1VaM2SI
【Out People│陳雪:因為愛,所以我們出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UZ2AZuDGA&t=267s

  • 對於課後的想法與個人省思與建議
第一次正式進入上課的內容,心裡一直是呈現有點緊張的狀態,平常不常思考類似這堂課程內容的議題、也不是一個常常發言的人。不過,希望自己可以從這堂課開始可以多多思考、多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趕快進入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