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漢語與北方漢語的由來」這篇的最後面講到:唐詩宋詞最好要用閩粵漢語念。
這讓我想到以前高職時在讀那些詩詞要去分辨字的平仄、押韻時,有的總覺得對不上,
但可能就是因為當時創作者的話音是和我們現代的念法是不同的吧!
補:閩南語吟唱《將進酒》注音版
臺語/閩南語/河洛語朗讀木蘭詩
(他聲音好聽~)
另外在「中國普通話,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語言」這篇裡看到了現在我們所稱的中國普通話,
其歷史背景演變是很有趣的,以前根本不會去探究這些 ~ ~
以及課本第一章,內容有些部分在漢語語言學有上過所以有點概念,
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在漢語方言及語音現象:閩語、粵語、客語等等方言,
平常都是隨便聽聽講講,要真的探討起來,各方言的語音都各具特色呢!
看完『為什麼要說國語?』-臺灣吧-第8集後,
這次連假我要回去問阿公:我是移民嗎?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的?
每次回鄉下都會被笑說:「你是外省的哦(台語)」因為我台語說得不好,
基本上只要要描述太長跟享用比較不常用的詞彙時,我就是一個怪腔怪調哈哈
那這樣的我會被叫做外省的,那所謂他們本省的又是哪裡的人呢?想到這,好奇了起來!
補:【陸之駿專欄】從外來的「在來種」出發,思考本島人、本省人、台灣人誰才夠「土」
個人意見
把華語、漢語、國語、普通話畫成四層圈圈:
華語為最外層,因為包含的最多,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他們所說的都可以稱為華語(例:馬來西亞華語、新加坡華語)。
再來第二外層是漢語,漢語我覺得是中國人跟台灣人講的可以稱為漢語。
接著第三層為國語,最內為普通話。最後這兩個的範圍包括雖然我這麼認為,但要說出一個所以然還真有點不知道怎麼說。
我覺得老師之後分的台灣、中國;內、外;對外代表國家的標準語言、對內規劃國家的官方語言。
這樣就很清楚!
小組討論
Q1.四篇作者為何皆使用「漢語」為標題闡述文章?請推論。
1. 漢語為根源,後續發展為現在台灣的國語,華人社會的華語,中國的北京話,普通話及各地區方言。另外作者為北京人可能也佔部分原因。
Q2.內城北京話透過統治階級變成滿清官話,孫中山政權滿清官話的(國語)地位,PRC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的訂製,普通話成為漢語代表語言的地位堅不可摧。而在ROC,有什麼行動來確立國語在台灣的地位?
2. 國民政府來台,動員戡亂時期實行國語運動,讓國語深根台灣社會。
Q3.漢語共同語語音之特點為何?臺灣華語的語音也有這些特點嗎?台灣國語發音不合標準語是偏誤還是特色?
3. 輕聲,兒化韻 ;台灣語音並不會特別強調;是偏誤也是特色。
Q4.南方六大方言是哪六個?其中有哪兩個方言也在台灣流通?他們真的算是方言嗎?並且有一個不是使用地方命名,你知道為什麼嗎?
4. 吳,湘,贛,客,粤,閩。客、閩。算。客家,因為北方移民來到南方,是後來的增加的方言。
補:發音標準就比較「對」嗎?
老外覺得發音重要嗎? Is Pronunciation Important?
同心圓的畫法也OK啊!要不要試著思考為何自己畫的是同心圓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