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106-1 1122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科技、習俗和民生文化


誰是霸權結構的受害/益人?
男女雙方都有,既受害也受益。

人平等,但是結構不平等。社會結構以服務男性為優先。例:飯量。
對這個話題還滿有感觸的,
去買飯時,有些阿姨都會主動問男生要不要加飯,或是主動就幫男生多加一點。
而女生,總是被認為吃的一定不像男生那麼多,而女生如果主動想加飯的話,
好像總是會被覺得「這個女生好會吃、怎麼吃這麼多等等」不太好的評語。......?

女性在父權下,因被認為女弱,而得保障。
女性害怕衝突,被父母、社會、整個結構培養成自覺軟弱。(非身體虛弱)
舉例:換燈泡、修馬桶等等事情會請男人幫忙。(展現軟弱才會得人愛。)

男性被要求不可以哭、抱怨,所以被壓榨之事被爆出來的沒像女性的事件那麼多。
講到這個,最近在看的爸爸去哪兒第五季,
裡面明星教導小孩也總是會說「不要哭、沒什麼好哭的,你是男子漢!」
而小女孩哭時卻可以耐心等她,認為女生哭沒關係,惹人愛。
不過,他們都還是小孩子呀,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哭有什麼關係?
華人社會都是這樣從小的灌輸,一代傳一代,他們長大後也就會告訴自己
「不要哭、沒什麼好哭的,我是男子漢!」,
而把自己的受的很多委屈變為難以宣洩的情緒,埋在心裡。

服裝也是一個明顯的問題
因結構,女生穿得比較中性還可以、甚至是身穿男性打扮也並不會受到太大的攻擊
但男生只要穿得稍微女性化一點,就會被說得很慘。
這種情況在小孩子階段比長大成人後嚴重,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國小時,有個男同學有天穿了件粉紅的上衣來上課
別的男同學就直接對他說了「男生穿什麼粉紅色~」之類不太友善的言語。
可能從小就被教導粉紅色是女生的顏色吧!
所以他也自然而然覺得穿粉紅色衣服來上課的同學很奇怪。

而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裡因為背了一個有粉紅色的背包的jasper,
就被嗯哼說了「你怎麼背了一個女款的背包~」。

補:

jasper暖心祝嗯哼生日快乐 嗯哼拥抱致谢不忘笑小小春粉色书包




長大後可能因為能夠自己思考或受流行產業影響,
大家身上的衣服、配件充滿了五顏六色,
即便有男生身上出現了從小被認知為屬於女生顏色的粉紅色,也不足為奇。
也不太會有人特別去說哪個顏色是屬於哪種性別了。

小組討論
A1.可以從七月與九月兩詞判斷大約時間,而七月流火並非是指天氣炎熱,而是指酷暑消退,天氣漸漸轉涼的意思,大約是處暑轉秋分的時候;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天氣變冷,需要多添加寒衣的意思,大約在白露到寒露之間。

A2.
可以從衣料的材質來看,男性的衣料大多比較筆挺,女性的較柔軟,領口與袖口的軟硬鬆緊也不盡相同,同時男女也有領帶與領結的差異。此外,女性的衣料顏色大多比較鮮明且花俏,男性的衣服則是冷色與簡約佔大多數。鞋子的部分女性大多都穿細高跟,男性都穿寬低跟。

A3.
三節是春節、端午跟中秋節,可以介紹節慶的由來、活動、飲食文化等,以及討論這些節慶,與其他有相同節慶的國家間的差異。

A4.
知名的茶種有:珍珠奶茶、烏龍茶、日月潭紅茶......等。我們可以教導學生茶的種類、飲料店的點餐方式、名稱、臺灣茶的產地與試喝,教導形容口感。酒類的部分有燒酒、高粱與米酒等,是臺灣人會喝也會入菜的,料理有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等。

A5.
可以教導包禮金的金額(需包雙數)、禮金袋的顏色、合宜的服裝與吉祥話。

補:

清心福全-手搖飲街訪(老外篇)



珍珠奶茶😋😋😋

Andy Kincart,用20年愛台灣茶 【小人物大故事】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106-1 1115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宗教、社會觀、文學與藝術

讀後心得
針對「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文章裡提到:
這個性別結,是大家一起打的,我們都生活在其中,
要拆解這個結,也得一起把它拆解。
作者以他曾經在午夜買牛奶,跟一個女性擦身而過,他發現那女性怕他,緊張到把路讓給他為例來敘述特權的特質。
我想大多數女性都有類似經驗,在夜晚路上沒什麼人時,如遇到男性雖不一定會緊張到讓路,但總會不自覺的繃緊神經起來。
這是在父權體制成長,得到的教訓與經驗。

這週課堂一開始老師先給我們看了兩段小影片
一個是「輸贏一線間?」以及「窅娘的三寸金蓮」。
個人發表
Q1透過第一段影片的敘述,請思考文化素養與人權/女權間的關聯?
根據「人種」的不同會影響「人權」問題,再牽扯到大家的「文化素養」也會不同。
對於美國的白人與黑人間的比較,社會上有許多對這兩個種族有種種「不平等」,
造成大家所能獲得的東西會不同,而影響各自文化素養不同。
而「女權」又因為女性在「社會地位上」有比男性「低下」之感(弱勢)
而影響了女性的文化素養。
Q2三寸金蓮是多長?這個以帛纏足的陋習與近代女性有什麼相關性?
一寸大約為3.7公分,三寸大概10~11公分。
與現在女性在「出席重要場合」時或「因工作要求」大多都會選擇穿高跟鞋有相關。
不過我想關於現代女性要不要穿高跟鞋比起古代女性是被強迫纏足的,
高跟鞋的部分還是比較可以有彈性去選擇的。

接著談到了「作詞人方文山」在華語音樂上的貢獻
真心覺得他寫出來的文字都超厲害
也因為太久沒聽到周杰倫的這些經典作品
一度因這滿滿的中國風曲調加上意境深遠的詞彙而紅了眼眶呢
而李玉剛的剛好遇見你回家更是無限循環的聽
靜下來聽,他的聲音真的有種會逼哭人的魔力。

補充

勵志激勵短片|TALK 語錄:夢想轉動




小組討論
A1.儒家,由生觀死,佛教與道教。
A2.士:孔子、文昌帝君,農:神農大帝、媽祖(漁業),工:魯班,商:土地公、關公。
A3.娘、彩霞、孝莊文皇后。可能裹小腳的是窈娘與彩霞,因孝莊文皇后很討厭。李清照也可能有裹。
A4.與儒、孔子相似/仿古、中國人的委婉豪放。
初級:單字發音及會寫、詞義理解
中級:譬喻法、詞性
高級:字詞替換練習、句子分析
A5.宗教影響中國文化的部分開始介紹、參觀與介紹佛祖名稱、與介紹與人民的關係。

補充

方文山:夢想要有執行力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106-1 1108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語言、文字、教育和制度


對於一開始討論到的現代公民基本素養 vs.國際觀

老師有提到:「不是去過幾個國家跟會說幾種語言就叫做有國際觀。」

關於台灣在無知國家排行全球第三名報導-老師:「訪談只能代表所被採訪的人對這些事不了解。」


  • 補充

網路與媒體|台灣人真正的無知,就是相信了所謂的「全球無知國家排名」


新聞:台灣國際新聞報導不足,都報小的...,但公共電視的新聞可以看。
對於公視的新聞,商業倫理課的老師也有叫我們看過,
所以當老師提到周末的30分鐘整理新聞時我特別有感,
因為當我在看時真的覺得公視新聞的品質與其他台的相比高級很多。


  • 個人發表討論的問題-語言→

Q1身為基督徒的羅醫師的哲學觀偏向哪一家?從何得知?

墨家(兼愛)、儒家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也接近孟子的思想。

Q2羅醫師的人文素養和跨文化溝通如何展現?

對護士(自省能力)、用台語與人交流、對學生(不藏私)。

Q3羅醫師於1959-1999在台灣工作期間,主要使用閩南語(臺語)溝通,為何使用台語?根據課本,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以推行國語運動。

老一輩的患者還是使用台語,用台語交流較為貼近。
有人有可能無法接受教育,還是使用台語。


  • 個人發表討論的問題-文字→

六書是漢字的構成原則,除了課本上的解釋與舉例,你是否知道其他簡潔的辨識方法?

影片教學(提到轉注、假借先不用看)
1.「拆」:字能拆成2個或2個以上有意義的符號嗎?
可拆-會意、形聲
不可拆-象形、指事

2.「唸」:拆後的字與拆前的字有聲音上的關係嗎?
有-形聲
沒有-會意

3.「想」:
有實際東西(實物)-象形(例:日-有「日」)
沒有實際東西(概念)-指事

拆解「洪嘉妤」😊
洪-會意
嘉-形聲(嘉&加)
妤-形聲(妤&予)
????😭😭😭


  • 小組討論

Q1.楷書自唐起為中國官方正式字體,但現今一般閱讀多使用字型為「新細明體」。那麼,華語教師在教材準備上,使用什麼字型?寫字教學時該注意什麼?

1:建議使用【無襯線體】,像是:黑體。因為無多餘變化及勾勒。
應該注意筆劃順序、文字由來解釋。

我自己另外還喜歡用微軟正黑體-也屬於無襯線體

Q2.以往的圖書以「經、史、子、集」分類,若採用當代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經、史、子、集」各在哪類?

2:經-哲學、宗教類、史-史地類、子-科學、藝術、社會科學 (百家專業)、集-散文文學、小說類。

Q3. 如果你是華語老師,關於臺灣所用的貨幣稱為「新臺幣」,你會教什麼?

3:教導鈔票貨幣上的圖畫由來、人物為誰何謂新台幣、舊台幣、鈔票顏色辨認、鈔票幣值數字的繁體字寫法。

Q4.現在教育制度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補習班,屬於古代的哪種教育制度?宋朝起至明清完善的科舉制度類似於現在的什麼考試?其中宋朝的「糊名」的規定與現代考試制度的哪項規定相似?

4:私塾、聯合考試(基測、會考、學測、統測……等)、考卷不記名方式(密封卷)遮掩學生姓名、減少批卷者認出考生的機會,防止作弊。



  • 補充
    • 漢字動畫 - 六書篇


かわいすぎ😍😍😍


    • 1300年科舉考試 產生700名狀元

    • 匯通天下 Money History 錢幣的故事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106-1 1101課程 華人社會與文化──語言教師的文化素養

課前閱讀
其中對於 《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從新移民子女談起》這篇,
裡面印象比較深的是有提到:「很多歧視其實來自文化差異和誤解,只要理解就能接納。」
我對於「只要理解就能接納」有點疑惑,
因為我不覺得所有事物只要去理解了,就能夠接納。

補:

中西方文化大不同 East vs West


老師給我們看了幾張圖片讓我們憑直覺試著判斷
圖中人物行為是屬於沒有「素養」還是沒有「文化素養」。

素養:(本來想是屬於描述個人行為,普遍大家不會做的事,但你做了)

  • 隱含了對道德和價值的觀念,是平日好的修養。具備後,個人才能與外界有合理且有效的溝通及互動。 屬於「公德」層面, 為社會所規範。 


文化素養:(本來想是屬於一個國家、民族、地區,大家所擁有的觀念)

  • 包含在素養概念內,屬個人「私德」範圍。有二意涵: (1)個人對於社會文化、社交行 為、語言使用、文學歷史哲學、 美學藝術等的基本概念或鑑賞能力的知識涵養(含文化知識); (2)個人將上述之資源,以靈活恰當的形式,運用於不同社會情境中,達到有效溝通地目的。
南投v.s.高雄 - 文化素養 - 紅燈右轉、高雄市左轉

討論
如果你是在臺灣教書的華語教師,你知道有一位宏都拉斯籍女學生(30歲)要參加一對臺灣友人的婚禮
Q1.你覺得她自己會怎麼穿?

顏色鮮豔、華麗的長禮服。
因為外國連高中畢業舞會學生已經都是盛裝打扮了,婚禮的裝扮一定是更加華美。

Q2.你會建議她怎麼穿?

樸素的套裝、小禮服。(不過那對台灣友人是網路部落客或時尚人士的話,就可以建議她穿比較浮誇一點去沒關係😭)

不過自己小時候幾乎都是穿牛仔褲去婚禮的,就是平常自己穿什麼就穿什麼去這樣。
不過在當天課堂上被砲轟這樣其實很失禮,實在是太慚愧了嗚嗚😥😥😥
已經很久沒參加婚禮了,不過12月有一場要參加,本來已經想說要穿牛仔裙......
什麼!連牛仔裙也不行,好吧......我再來想想到底要穿什麼好了😭
(所以是穿牛仔類的衣物去平常不太去的場合都很失禮嗎哈哈哈)

小組討論

Q1. ①文是以母語教學為主發點討論文化議題,這六個觀點在海內外華語也絕對可以採用,第四點跨學科領域的文化教學可以和哪些科目結合教學呢(以課中閱讀為例)? 

A1數學(算人數),歷史(儒家)


Q2. ③文和課中閱讀,作者的書寫方式偏向哪一家思想?從哪裡判斷得知? 

A2儒家:教師為中心。稱謂-伯母。

Q3.課中閱讀,在③文中,屬於哪種模式?該課文有什麼中華文化內涵?這種內涵要如何轉化為動態的跨文化應用能力? 

A3常規課中的文化教學。互動模式。
中華文化內涵:位階,家庭。
帶外籍生走入家庭,介紹家庭組織、各輩分稱謂。

Q4.根據②文〔二、教師自身的多元文化素養是否足夠〕這一段,你認為作者是否展現多元文化素養的精神?為什麼?


A4具備。但含有主觀意識,因文章有提及「包容」心態。


鴨仔蛋😱
一看到圖片覺得有點可怕!!!可是課堂上有學姊說很好吃......
老師也說是因為「不習慣」(飲食習慣),所以覺得噁。

對!!就像台灣豬血糕,如果認真去想是真的好像有點噁,
但因為我習慣了,台灣都這樣吃所以就會吃。

還有別的國家吃蟲蟲、蝸牛,也是因為大家的飲食習慣不同,
所以他們敢這樣吃一點都不奇怪。

補:
回家找了影片來看......

還是覺得有點恐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