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聊到跟華語教師工作有關的事情。
有些職業是要真的從事過後,才會知道並不如政府、媒體上講的那麼美好。
我就在思考,是只有「華語」教師面臨這些問題,
還是如日語教師、美語教師,所有教語言的老師都有類似的處境呢~
個人發表→考題
◆有沒有中國近代史相關的題目?
印象中是沒有的。
◆台灣的華語教師需不需要對中國近代史有基礎認識?
需要。因為對中國不了解的話,有很多牽扯現在兩岸的問題很難去解釋。
個人發表→影片
◆為什麼甲午戰爭在東北打,清卻割讓了臺灣和澎湖群島?
一開始在影片聽到的理由是「莫名其妙」😭?
是因為地理、戰略位置的關係,日本:大東亞主義。
◆建設臺灣的有誰?日本人→孫中山、蔣中正
◆臺灣為什麼從日本殖民變回中華民國領土?
日本戰敗,受戰略、政治因素影響。
日本戰敗,受戰略、政治因素影響。
中國(我要~!)、英國(給他!)、美國(給他!)→日本(好吧!)受勢力影響
小組討論→
◆學校停車場內出現一輛腳踏車,身為先秦學術四家 (儒、道、墨、法)代表的你,會怎麼處理這輛腳踏車?
儒:教育、勸導
道:清淨無為,看到了,但就放在那就好
儒:教育、勸導
道:清淨無為,看到了,但就放在那就好
墨:寫紙條,牽去適當位置擺放
法:違反校規,找出違規者並開罰
◆你認同哪一家的思想(精神)與做法(實際)?
認同道家,看到了,但就任腳踏車放在那就好。
【在討論時我直覺就是覺得認同道家,不過老師之後講到或許你認同的思想跟你會做的舉動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又想了一下→我自己有時候看到時心中想的是法家:(就是看到一堆亂停或突然有一台停在莫名其妙的位置)會有點疑惑又有點煩躁時就會覺得要懲罰一下,不過做法就是道家:看了一眼、嗯還是就擺在那好了......】
◆你是如何培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自學力的?如果你是華語教師,你如何協助學生自學?
透過網路資訊、大眾媒體、圖書館及與人相處,知識來源隨手可得。
可以出一個令他們有興趣的報告,協助他們以上網或查閱書籍的方式作為引導,幫助他們能夠自己找出所需資訊並做出報告,能更深入了解與學習。
◆請整理L3,「中華文化形成與發展」各朝代的重要轉捩點。
新石器→農業社會型態產生、製作禮器、宗教觀念產生
傳說→三皇五帝成為共同祖先、國家與民族型態產生
夏商周→最先由史書記錄、青銅器、甲骨文、尊王攘夷、封建制度
秦朝→統一度量衡、貨幣制度、水利建設、道路、長城建設
漢朝→開通絲路、華夏民族成為「漢」族
魏晉南北朝→九品考試制度、山水畫、聯姻促進文化融和
隋唐→再度統一中國、對外國家交流頻繁、科舉制度完善、唐詩
五代十國→社會生產、開創『詞』的問題、陶瓷、造紙
宋朝→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理學、宋詞古文八大家
元→首位非漢族建立政權、元曲、統一歐亞大陸、重武輕文
明→海外拓展經貿,改革封閉政策『鄭和下西洋』
清→守舊封閉、洋務派引進外國科技
中華民國→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總統直選
◆請整理L3,「中華文化形成與發展」各朝代的重要轉捩點。
新石器→農業社會型態產生、製作禮器、宗教觀念產生
傳說→三皇五帝成為共同祖先、國家與民族型態產生
夏商周→最先由史書記錄、青銅器、甲骨文、尊王攘夷、封建制度
秦朝→統一度量衡、貨幣制度、水利建設、道路、長城建設
漢朝→開通絲路、華夏民族成為「漢」族
魏晉南北朝→九品考試制度、山水畫、聯姻促進文化融和
隋唐→再度統一中國、對外國家交流頻繁、科舉制度完善、唐詩
五代十國→社會生產、開創『詞』的問題、陶瓷、造紙
宋朝→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理學、宋詞古文八大家
元→首位非漢族建立政權、元曲、統一歐亞大陸、重武輕文
明→海外拓展經貿,改革封閉政策『鄭和下西洋』
清→守舊封閉、洋務派引進外國科技
中華民國→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總統直選
讀後心得→
課本第3課的內容幫我複習了國中歷史課教的(高職的時候都都沒有什麼在學歷史了)
而第4課則是喚起了高職時國文課所學的(不過裡面介紹的隋唐佛學是以前沒聽過的,天臺宗、禪宗、華嚴宗??😭😭還是有聽過也忘記了......)
然後我喜歡這天在課堂上閱讀的小文章~😍
雖然小時候都沒人問我「你長大比較想做王永慶還是吳大猷?」哈哈哈😂
西方國家「學歷不等於學問」的觀念以小布希總統與林肯總統來做比較讓我不禁莞爾一笑,只是換放在台灣,雖然如果是高學歷、名校但事情做不好的人「必定」會被人拿來當茶餘飯後調侃的話題「啊~念到台大還不是如此~~」之類的。但如果學歷不高、念的學校不好,雖然有成就但別人看他的感覺總還是會帶點算是輕視的意味。(這是我自己從小觀察的啦,或許我看到的只是極小部分負面的案例而已)
我喜歡文章中寫的「他們的例子應是告訴我們,自學力如果夠好,學校所學應只佔一生所學的一小部分。離開學校不該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更重要學習的開始。在學時期,用功不該是為了高學歷,而是為了累積一生受用的自學力。」只是,要有這樣的想法有點困難,因為我覺得在台灣大部分的學生用功就是為了高學歷,在工作能力還未被公司看見前,讓學歷說話!當然,現在有在慢慢改變,有能力、技術比高學歷更重要。
補:
補: